2024年是國家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關鍵之年,是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突破之年,是山東能源集團拓展重組整合成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深化之年。回望這一年,山東能源集團破解了一批制約發展的難事,干成了一批事關長遠的大事,辦成了一批職工群眾關切的實事,書寫了山東能源集團改革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年終特別策劃【2024·山能這一年】推出綜述⑦:《重點項目“加速跑” 匯聚發展“強動能”》。
重點項目是推進重大戰略、落實重大任務的重要載體。山東能源集團始終把重點項目作為新舊動能轉換、能源安全供應、新興產業轉型的主陣地,進一步樹牢大抓項目的鮮明導向,緊盯項目謀劃、要素保障、調度推進等關鍵環節,全面推動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建設,以重點項目建設的提速增效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2024年,山東能源集團102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48億元。
陸續投產 加速產業提量增效
2024年7月21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臺套3000噸級OMB粉煤加壓氣化爐,在兗礦能源魯南化工一次投料成功并投運,助力魯南化工己內酰胺產業鏈配套節能減碳一體化工程正式投產,填補我國在劣質原料煤氣化技術領域的空白,對化工裝置原料煤的升級利用、清潔高效生產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己內酰胺廣泛應用于齒輪、軸承、管材、醫療器械等制造業,氣化爐是己內酰胺產業鏈配套的關鍵設備。相比上一代水煤漿氣化爐,3000噸OMB粉煤加壓氣化爐可節省10%以上煤耗,15%以上的氧耗,有效氣成分提升6%~7%,粗渣中可燃物最低僅為0.1%,碳轉化率超過99%,基本實現了煤炭的“吃干榨凈”。
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協同攻關,兗礦能源魯南化工聯手華東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延長高端化工產業鏈條,促進科技成果工業化應用,以大型煤氣化平臺建設拓展氨基和醇基兩條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發展。
位于東平縣彭集街道的兗礦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二期項目,三個藍色煤棚已建成150萬噸靜態儲煤能力。2024年底二期項目建成后,整個園區煤炭靜態儲備能力將達到200萬噸,年貨物吞吐量達到6000多萬噸。這將為保障山東省能源供應,打通“西煤東運、北煤南運、南貨北調”大通道,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鐵路、港口、陸路聯運,園內“換乘”,運輸成本更低。“以前山西的煤炭運到山東來特別是運到魯西地區,主要是通過汽運,每噸運費要200多塊錢。現在通過鐵路運輸到魯西地區,只需要160多塊錢。而水運素來具有運量大、成本較低等優勢。從物流園出發,往西到東平湖,經過東平湖航道進入京杭大運河,沿著運河就可以一路向南開到長江。尤其是隨著經濟回暖,企業對物流運輸的需求快速增長,山東內河航運能力逐漸釋放。”兗礦東平陸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文峰介紹。
2024年,山東能源集團魯新煤礦、萬福礦井、新疆煤化工6萬噸三聚氰胺項目、紅墩界電廠、30萬噸高性能玻纖智造項目一期工程、兗礦能源智慧制造園區等11個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其中,新增煤炭產能800萬噸/年、電力及新能源裝機容量142萬千瓦、化工產能86萬噸/年、新材料產能17萬噸/年、煤炭儲備能力150萬噸。
一體推進 加速產業全面起勢
10個新開工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1億元,這是2024年山東能源集團新開工重點項目交出的成績單。圍繞主責主業,一批體量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帶動效應強的優質重點項目,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5月9日,“蒙煤入魯”重點項目——山東能源集團西北礦業年產500萬噸油房壕礦井及選煤廠項目開工,這是蒙魯兩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合作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生產優質煤炭500萬噸,實現營收19億元,將為打通“蒙煤入魯”渠道再添新動力。同時,西北礦業與慶陽市及華能甘肅公司三方簽訂沙井子中部煤田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4年6月,西北礦業通過摘牌競拍方式成功并購天竣公司55%股權,并簽訂了《產權交易合同》;8月26日,沙井子中部煤田項目完成股權變更手續,千萬噸煤炭項目成功落地甘肅。
山東能源集團的魯新煤礦復工復產項目,同樣也跑出了加速度。他們嚴格按照山東能源集團工作部署要求,堅持把手續辦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掛帥,工作專班盯上靠上,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影響,打破常規、迎難而上,千方百計緊盯關鍵人員、抓住關鍵環節和辦理節點,有效突破制約瓶頸,手續辦理捷報頻傳跑出“加速度”。在2024年10月22日,魯新煤礦順利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標志著該礦各項手續齊備,正式轉為生產煤礦。
“正式生產后,我們將按照‘資源可靠、技術精準、回采提效、掘進提速、安撤科學、系統保障’工作原則,堅持科技先行、技術保安,建立符合礦井實際的防災治災體系,加快推進系統完善、裝備升級,建設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和主輔運系統,全力打造‘安全綠色智能高效’四型礦井,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魯新煤礦黨委書記張升壹說。
2024年以來,山東能源集團聚焦新舊動能轉換、能源安全供應、新興產業轉型,安排固定資產投資312億元,竣工驗收9個,建成投產11個、開工10個,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做強做優 加速產業清潔高效
甘攏地區的最低氣溫已是零下5攝氏度,但在山東能源集團甘肅靈臺電廠建設施工現場,卻是一篇熱火朝天的繁忙有序景象,建設者們面對低溫環境,堅守崗位,全力以赴搶工期、趕進度,按下電廠項目建設“快進鍵”。
靈臺電廠是山東能源集團電力集團在甘肅省投資建設的大型百萬千瓦級電廠,也是“隴電入魯”特高壓輸電通道重要的配套調峰和支撐電源項目,該電廠作為電力集團首個智慧電廠標桿進行設計。他們錨定建設“安全穩定、靈活高效、綠色低碳、智能和諧”的現代化智慧電廠定位,聚焦聚力,壓實責任、倒排工期,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建成國內最高的195米鋼結構間冷塔雙塔。
據了解,該項目2025年投產后,年發電量約100億千瓦時,消納煤炭約439萬噸,產值達30億元以上,將極大增強隴東新能源外送至山東的調峰及保供能力,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靈臺電廠借助智慧工程管控系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移動應用,實現工地的實時監控、設備信息的共享和安全數據的深度分析。通過智能分析,能前瞻性地辨識潛在安全風險,顯著提升工程管理效能。”山東能源電力集團靈臺電廠執行董事李建新說。
在位于泰安的新泰電廠,2024年6月25日,2臺6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發電項目在這里落地,項目是落實省委、省政府“一個保障、兩個優化”主體責任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的示范項目。
“這是山東能源集團與泰安市深化戰略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是地企融合加快資源開發、共同推進能源保障項目建設的重大突破。”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介紹。該項目屬于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替代新泰市現有小型機組,承擔新泰市城區供暖、新能源調峰、電力供應支撐職責,供暖面積約1500萬平方米,工業熱負荷200噸/小時,年發電量約54.12億千瓦時,年供熱量約934萬吉焦,提高新泰市民生供暖質量、新能源發展潛力和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優化新泰市能源結構,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2024年,山東能源集團準確把握煤電從主力電源向支撐性、調節性電源轉型趨勢,聚焦提高電力穩定供應能力,加快推進新泰電廠、靈臺電廠、紅墩界電廠等建設,做優“蒙電入魯”、拓展“隴電入魯”輸電通道建設,緊盯新疆、青海等“外電入魯”規劃,加速推進煤電產業轉型升級,全力保障電力能源供應安全。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山東能源集團將聚焦全年目標任務,搶抓施工“黃金期”,以項目推進的“穩”和“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和“優”,奮力奪取全年重點項目攻堅奮戰“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