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國家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關鍵之年,是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突破之年,是山東能源集團拓展重組整合成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深化之年。回望這一年,山東能源集團破解了一批制約發展的難事,干成了一批事關長遠的大事,辦成了一批職工群眾關切的實事,書寫了山東能源集團改革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年終特別策劃【2024·山能這一年】推出綜述③:《步履不停 向新而行 山東能源集團匯聚高質量發展創新動能》。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強調“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深刻理解、牢牢把握黨中央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決策部署,山東能源集團牢記“國之大者”“省之要者”,錨定建設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企業目標,聚焦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批具有行業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為山東能源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科技動能。
堅持“頂層設計”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當前,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方興未艾,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而科技創新正成為發展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原動力,是世界百年變局的“關鍵變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山東能源集團深刻把握科技創新形勢要求,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聚力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構建“大投入、大項目、大平臺、大合作、大產出”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創新成效不斷提升。
2024年8月9日,山東能源集團召開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大會,動員各級組織和干部職工樹牢創新意識,扛起高質量發展重任,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是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各級組織必須深刻把握上級部署要求,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聚力實施‘六大行動’,塑造新優勢、增強新動能?!鄙綎|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為企業創新征程明確路徑。
堅持頂格謀劃、頂格推進,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在齊魯大地結出累累碩果。統籌管控和有序放權相結合,持續規范強化過程管控,改變以往權屬企業各自為戰的局面,強化集團牽頭主導,主動對接,積極申報并承擔實施國家、省部級縱向項目(課題)16項,較去年增加11項,爭取財政直接資金支持1.53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高水平推進研發平臺“量質”雙升,與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單位共建“煤炭分級轉化與低碳利用”的5家省重點實驗室獲批,實現山東能源集團在省重點實驗室上的重大突破;“深井圍巖支護工程研究中心”等4家煤炭行業級平臺全部通過優化整合。高起點推進山東能源科創園建設,園區入駐煤氣化、充填、防沖、電氣、新材料、尼龍6家研發機構,集聚研發人員105人,全部進入實質性運行。截至目前,山東能源集團共擁有國家級平臺5家、省部級平臺92家、行業級平臺5家,完成首批山東能源集團重大研發平臺考核評價,各平臺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創新的主體,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山東能源集團堅持栽好引才“梧桐樹”,撤除機制“藩籬墻”,構建創新“快車道”,不斷凝聚推動創新發展的“人才增量”。與山東大學簽署高端人才“共引共用”合作協議,繼聯合培養和聯聘長江學者王漢鵬教授后,今年又全職引進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專家陳磊博士、山東省海外優青(青年泰山)方剛博士。人才培育成效顯著,新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2人,享受政府津貼7人,榮獲第34屆孫越崎能源大獎和青年獎各1人,煤炭青年科技獎1人。
聚焦“關鍵領域” 構建科技創新優勢
2024年6月24日上午,人民大會堂燈火璀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由山東能源集團牽頭完成的“深部煤炭數智化高效開采成套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本年度國家科技獎煤炭開采領域唯一獲獎成果,也是近15年來,山東能源集團以第一完成單位和第一完成人“雙第一”獲獎成果。同時,山東能源集團參與完成的“地下工程安全精準爆破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實現一年獲得兩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歷史最好成績。
時間前行不舍晝夜,聯結起過去和未來,鐫刻下山能人攻堅克難的足跡。
2024年7月21日23時36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臺套3000噸級OMB粉煤加壓氣化爐在兗礦能源魯南化工一次投料成功,與之配套的己內酰胺產業鏈配套節能減碳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標志著山東能源在煤氣化新質生產力培育上取得新突破、再結新碩果。
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跑,這是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的接續奮斗,也是由點到面、迭代升級的深刻變革。
“深地資源智能安全高效開采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究與示范”項目圍繞深地煤礦災害防治、智能掘進、智能開采、金屬礦山智能開采等方向,開展了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突破了深地精細探測、深井智能開采等一系列“卡脖子”技術,全面提升深部資源開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為我國礦業領域向智能化智慧化無人化方向轉型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成功入選首屆省屬企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須致廣大而盡精微,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山東能源集團聚焦產業核心技術、重大技術難題、產業鏈升級、未來產業等方向,積極調動各方優勢資源,持續增強對重大平臺支持保障力度,增強研發平臺的綜合效能,推動研發平臺提檔升級。
聚力強化防沖科技攻關,與有關科研單位共同研發的STI微震監測系統、STS應力監測系統、煤礦烈度監測系統和煤礦沖擊地壓大數據分析平臺4套裝備取得實質成果,軟硬件性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充分發揮防沖監管平臺作用,實現山東省所有沖擊地壓礦井集中監測、分析和監管,預警信息實時推送礦井相關人員,發現的重點問題通過周報、月報定期向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東局、山東省能源局反饋,以技術創新有效保障礦井安全生產。
引領“綠色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山東能源集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綠色發展“最大增量”,不斷催生新動能新優勢。
從0到100,一路“闖關”“探路”“破題”。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制備與百兆瓦產線項目年底投運;新風光百兆瓦級先進儲能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即將投運;建成省內首個利用“地熱能+廢棄礦井”地熱資源進行供暖制冷的示范項目,每年利用地熱資源量可代替標準煤2800噸,可減排二氧化碳7448噸。
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是山東能源集團推動科技創新和核心技術攻關的生動注腳。
山東能源集團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企業發展整體布局,明確節能雙碳三級管理架構及職責劃分,制定碳排放和碳資產管理辦法,科學規劃編制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加快建設“雙碳”數字化平臺,制定山東能源集團雙碳數字化平臺建設方案,平臺集成碳排放、碳減排、碳交易等10項管理功能,為涉碳業務精準決策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強化綠色低碳技術攻關,積極探索綠電綠證交易和虛擬電廠建設,實現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互動,提升電力系統運行效率和電源開發綜合效益,開展新巨龍煤礦等5個國家碳監測試點項目建設,提升煤礦甲烷排放監測、核算、報告能力。
加強源頭減碳技術創新,積極探索新疆地區劣質煤低碳高效清潔轉化應用新途徑,在新疆準東建設的五彩灣煤化一體化項目將風電、光電等新能源,以綠氧、綠氫方式融合進化工生產系統,減碳效果顯著。
2024年11月,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在第三屆中國工業碳達峰論壇上,山東能源集團首次榮獲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稱號,也是全國省級能源企業中唯一一家入選單位。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在新的征程上,山東能源集團將繼續著力發揮創新引領作用,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注入源源不斷的山能動力,繪就齊魯壯美新畫卷。